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長學姊—安親班教師周惟誠 暫靠安親班、遠眺人生大海」

學長學姊—安親班教師周惟誠 暫靠安親班、遠眺人生大海

        在安親班裡,小學生們正在低頭寫作業,卻有其中一人在低頭使用手機,螢幕顯示的是同學間話題不斷的「抖音」影片。突然間,有一名男子從後面出現,叫住小孩。小孩回頭看那男子,那男子的無奈全寫在臉上,在一番討價還價後,手機還是落入了男子的手裡。


        這是安親班時常上演的戲碼。被暫時保管的除了手機,有時也會是魔術方塊、撲克牌,或是任何會讓小孩子分心的事物。周惟誠在安親班擔任班級老師,必須將孩子們的寶貝沒收。若不這麼做,小孩就無法專心在作業上。

 

        除了要求小朋友把作業都寫完,周惟誠有時還得幫學生上課。在競爭激烈的台北,每個安親班都讓孩子超修課程進度。周惟誠負責數學的部分,英文則交由其他老師。到了暑假,作業和上課都在早上完成,到了下午就會依先前安排的畫畫、桌遊、去學校運動等,保持玩樂與課業間的平衡,直到傍晚家長陸續來接走自己的小孩為止。

◎漂泊江湖 認識江湖

        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並退伍之後,周惟誠回到自己的故鄉台北,開始往各行各業寄出履歷。只要是在他「守備範圍」內的,他全列入考慮,最後來到安親班當老師。

 

        基於自身的專長與興趣,他曾考慮過咖啡店、NGO以及桌遊相關等工作。但在這半年的求職過程中,他發現了許多在徵才廣告上不會明講的「求職潛規則」。例如,咖啡店需要已經擁有泡咖啡、接待客人的即戰力,NGO也希望求職者能有工作經驗。

 

        周惟誠在進入安親班前,曾進入桌遊產業相關的公司上班,最後因薪資和福利等因素不得不辭職。之後,他在其他工作面試就不斷被提問,「上一份工作為什麼只待一個月?」

 

        總總的經驗,使周惟誠越來越清楚社會的求職潛規則,也讓他決定在安親班取得一年以上的年資,再去尋找他心目中更好的工作。

◎用心當下 思索將來

        雖然周惟誠來到安親班只近兩個月,但他明白自己不會久待於此,畢竟這份工作無法繼續晉升,他認為並沒有可待一輩子的發展性。他打算在有點儲蓄之後,學習Photoshop、Illustrator等數位設計的技能,好讓自己能有更廣闊的工作機會。

 

        儘管周惟誠肯定自己會離開安親班,可是他仍然很享受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子。像是有些小朋友很有趣,有位孩子很喜歡算數,卻非常討厭寫字,數學永遠都是第一個寫完的,卻老是在寫字、心得這類的功課耗上半天。

 

        或是在與他們玩桌遊的時候,小朋友偶爾會為了勝利耍點小聰明,甚至違反規定,更多的時候是玩到一半忘記輪到誰出牌,所以就會一桌人指來指去:「換你了啦!」

 

        除了這些趣事,周惟誠與孩子們相處時,也有不少收穫。最大的感受,是在最近的距離發現許許多多世代差異,例如抖音。現在的小孩非常喜歡看抖音,下課的時候也能看到有學生在跳抖音的舞。「不過他們的笑話跟我們小時候的一樣!」周惟誠在世代的不同裡看見了相同。

 

        周惟誠退伍前,在國小當替代役,也常常要與小孩子接觸,感覺與現在的工作有些許相近。我問他,替代役與現在的工作有哪裡不同,「非常不一樣!」他笑說,以前當替代役只想著過一天是一天,現在出來工作是為了討生活,所以現在在工作時會不時思考如何精進自己。

 

        像是情緒管理,在安親班與小朋友相處時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做錯事老師絕不能情緒失控,更不可以打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周惟誠也會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溝通方式,這在當替代役的時候是他從沒想過的。

◎社會學給自信和觀察力

        許多人面對出社會心裡有許許多多的擔憂,但周惟誠並不擔心。他說,社會學讓他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與學歷,與許多人相比優秀不少,一定有能力養活自己。

 

        雖然不會擔心找不到工作,但還是會擔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過了半年的闖蕩,周惟誠依舊樂觀,「若是電腦相關技能學不會,可能就會擔心了吧!」他笑說。

 

        同樣來自社會學,周惟誠在社會系培養出的觀察力,讓他在職場看見矛盾。家長將孩子們送來安親班,大多是要孩子們乖乖地把作業寫完,但小孩子就是會玩。若是小朋友在這家安親班成績退步了,他的家長可能就會考慮轉到其他安親班。

 

        這使得安親班需要重視孩子們的成績,卻也無法忽略孩子們愛玩的天性。所以,安親班的老師必須讓孩子們在作業、學習進度以及玩樂間求取平衡。有時,周惟誠會思考是否能透過一些不一樣方式來教導學生,卻還是擔心主管以及其他老師的看法。因此,周惟誠想再多觀察幾個月後,再慢慢開始嘗試不同教學的可能性。

◎在社會系外的社會

        社會學給了周惟誠自信和觀察,但是如何管教一群小孩,還是得要靠自己摸索,或是詢問前輩。周惟誠的班上現在有十八位學生,彼此個性相異,相處間也會有摩擦。有些小朋友喜歡騷擾同學,打擾其他同學寫作業,這時候老師就必須出面管教,小朋友也不一定聽話,常常會頂嘴、繼續胡鬧。周惟誠說學生嘴硬、頂撞老師,可能是想引起注意或覺得有面子,而多數時候老師會冷處理,學生自然就會覺得無趣。

 

        另外在教學上,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不一,教學的進度和課程內容的深淺就必須適時做調整,周惟誠因而偶爾會在社群媒體上詢問朋友各種講解題目的方式。

 

        教學與管教,就是一個安親班老師工作的核心,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跟上進度,如何防止孩子們玩過頭,是周惟誠每天的課題。而他在這之中慢慢磨練自己,儘管這只是人生裡一段小過程,他仍努力思考如何再精進。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施馬懿 報導】

有時周惟誠會在社群軟體分享與小朋友的生活(周惟誠  提供)圖片
有時周惟誠會在社群軟體分享與小朋友的生活(周惟誠 提供)
周惟誠,畢業於中山社會,現於安親班擔任老師 (周惟誠  提供)圖片
周惟誠,畢業於中山社會,現於安親班擔任老師 (周惟誠 提供)
周惟誠與小孩一同玩樂的身影(周惟誠  提供)圖片
周惟誠與小孩一同玩樂的身影(周惟誠 提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