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一把抓—企業特約心理師 守護組織個體的心理安全」
產業一把抓—企業特約心理師 守護組織個體的心理安全
王紹穎,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心理學系和台灣大學心理系暨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擔任心理師已有17年的經歷,現於台灣電力公司和勞動部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等政府部門和公營事業體擔任企業特約心理師。目前在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進修博士學位的王紹穎,藉由自身的工作經驗,說明企業特約心理師和個別心理師在工作狀況、工作要求、勞動待遇和門檻等方面的差異。
◎EAPs讓台灣了解到企業特約心理師的重要性
公部門與公營事業體之所以需設置企業特約心理師,源自於「員工協助方案」。王紹穎說明,員工協作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起源於美國,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目前在各縣市政府和國營單位,如台灣電力公司、台灣水力公司和國貿局等,針對員工心理和員工壓力適應所推出的強制性方案。由於此方案的推動,各個公部門和公營事業體需要雇用合適的心理師,因此增加對企業特約心理師這個職業的需求。
◎企業特約心理師vs. 個別心理師:溝通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
王紹穎提到,企業特約心理師和個別心理師在工作上最大的差別在於,企業特約心理師還需擔任溝通的角色。個別心理師在心理治療的脈絡上,僅需以當事人為中心,重點在於了解和解決個案心理覺知的事件;企業特約心理師則相對複雜,需要進一步的將當事人的問題鑲嵌在組織運作和組織文化下做思考。因此,企業特約心理師還必須另尋時間與其當事人的長官進行溝通,提出幫助當事人在其工作上更為適應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企業特約心理師在組織發生嚴重衝突與重大工安意外、創傷時,需要及時介入幫忙處理危機議題,因此相較於個別心理學家,需要具備更強的危機處理和應變的能力,以便在短時間內穩定整個團體的氛圍。
◎相差不大的薪資待遇,更彈性的時間應用
在薪資部分,王紹穎表示,企業特約心理師和個別心理師的差距不大,但企業特約心理師在時間上的應用更彈性。基本上,一般個別心理師的薪資和接的案量有關,但企業特約心理師不需要受制於醫院的體制,而是可以自己決定工作的配置,如根據自己的負荷程度,調整個案治療、演講和教育訓練的比例。
◎成為企業特約心理師的條件,證照和組織心理學知識缺一不可
要如何能夠成為企業特約心理師?王紹穎說,受制於心理師法的規定,想成為企業特約心理師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擁有臨床心理師的執照或諮商心理師的執照。此外,國內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大多仍以兼職的方式協助組織。
王紹穎提到,以台灣的情形,在轉任企業特約心理師之前,仍須在醫院體制擔任十年以上的臨床心理師。更重要的是,企業特約心理師需具備組織心理學的知識,如了解組織內員工和員工關係的運作。
最後,王紹穎認為,企業特約心理師和個別心理師的在社會上的功能是差不多的,僅是運用層面的不同,但組織心理學家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對於未來想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王紹穎建議,若能具備危機處理能力和有意願幫助更多的人,企業特約心理師便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職業規劃選擇。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黃子嘉 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