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行行出狀元—不被看見的專業 牙醫助理陳于涵」

行行出狀元—不被看見的專業 牙醫助理陳于涵

        陳于涵從事牙醫助理一職至今五年,曾經在不同專科如:矯正、根管治療、拔牙、牙周病、口腔保健等擔任過牙醫助理,對此工作抱有高度的熱忱和使命感。藉由她的分享,對口腔衛生有興趣的人,可以一窺這個行業的入門方式及專業內容。

◎小螺絲釘的熱忱與使命

        看牙醫,似乎是許多人共有的不舒服經驗。在診療椅上張開嘴巴,任由醫生拿著冰冷的器械在嘴巴敲敲打打,加上機械運轉的尖銳聲音,讓牙醫診所變成恐怖的代名詞。


        陳于涵會踏入牙醫診所任職,是因為曾協助某牙醫診所院長的妹妹,進行一個香氣對人放鬆狀態的專題。該院長希望透過芳香的氣味,來降低牙科消毒藥水的味道,同時減緩病人就醫時的不適感和緊張感。


        這個專題設計了一個專門的問卷,內容包含一些焦慮指數來進行研究評估,還有患者對於診所環境的感受讓研究組做比對等。陳于涵注意到,由於她必須請病人協助填寫問卷,但病人畢竟是來牙醫診所就醫的,如果不多加留意,有時候會造成醫生的困擾。陳于涵說:「因為畢竟多一個和療程無直接關聯的人在旁邊,醫生當然會感到礙手礙腳的。」


        也因為如此,陳于涵會主動協助醫療中的一些事務,牙醫助理和醫生也會指導她該如何準備療程所需的物品和器械。過了一陣子,院長便詢問陳于涵是否有意願擔任牙醫助理。當時陳于涵也在找工作,所以就欣然答應來診所就職。

◎熱忱來自於使命感 幫助病患同時成就自我

        提到對這份產業的熱忱,陳于涵回應:「其實這份工作在我出社會以來的薪水中算低的,即便我現在任職了五年,也是我在某些產業剛入行的薪水而已。」但這份工作真正吸引她的,是使命感和重要性。她認為牙醫助理真正的工作內容和含意,其實和一般人的認知並不一樣。


        陳于涵提到,之所以這麼喜歡這份行業,是因為這是一個幫助人的工作。不僅需要協助整個療程的進行,也在許多環節來舒緩病人的不安及情緒。陳于涵說明:「患者在經過醫生治療當下可以減緩甚至去除他的病灶,他會感謝醫生,也會感謝助理這段時間的照顧,這是因為助理可以幫助整個療程的加速和舒適,例如協助醫生能更順暢的沖洗。」但後續打電話關心患者還是牙醫助理的工作。她認為這些都是牙醫助理能夠真正幫助到人的部分。

◎牙醫助理入行門檻不高 需搞懂器械分類與目的

        在診所裡任職的牙醫助理什麼樣的年齡都有。有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也有二度就業的姊姊媽媽。「因為這份工作,只要你有學習的能力與熱誠,就可以勝任。」陳于涵說。


        陳于涵說明,剛開始擔任牙醫助理時,會由老鳥帶著新人進行學習,認識診所、器械、工作內容等。接著新人要去上牙醫師公會開的培訓課程,讓新人更深入理解為何要準備哪些器械、醫生執行該項療程的目的、各療程的治療步驟等。


        在入行時,陳于涵說,器械的分類與了解會是一個門檻。「醫生普遍都還是會使用英文來說明他需要甚麼器械,不過現在慢慢在轉型,有越來越多使用中文的情形出現。」然而,對初入這行的人來說,這些器械看起來不但相似,甚至不同器械會使用同樣的名字,因此總是讓新人們感到莫大的壓力和緊張,深怕準備錯器械。


        曾經有一位醫生跟陳于涵說:「但我現在在拔牙,我說OOO,你卻拿根管治療的OOO給我,此時你覺得是誰的問題?」陳于涵笑著進一步說明,這段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只要搞清楚醫生現在在幹嘛,就不用擔心搞錯醫生所需要的器械。

◎不被看見的專業 牙醫助理成為溝通的橋樑

        由於牙醫一般是預約制度,所以牙醫助理的例行工作是根據病人的主訴,先把醫生準備看診所需要的物品準備好。整個流程大概會是:準備治療中所需的物品,在醫生看診的遞交所需的器械,療程結束後清洗診療椅、診療器械,丟棄掉一次性的診療用品,再繼續下一個療程的椅上事宜。


        牙醫助理的工作看似是表面的,但其實有許多深層的任務在裡面。陳于涵舉例說明:「其實台灣人對醫生有時候會有一些畏懼,加上醫生在說明病情的時候,會說到一些專有名詞,因此在醫生說明完之後,病人不見得了解自己的情形,這時候牙醫助理就要扮演溝通的角色,協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知道如何進行後續的保健。」


        除了於醫生與病人之間擔任橋樑,牙醫助理也需要擔當在其他行政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角色。陳于涵舉例,診所裡的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櫃台他是第一線接觸病人的位子,病人來看診時普遍都是很不舒服的狀態,除非只是定期檢查或洗牙,所以病人一定會想要趕快舒緩排除自己的狀況。


        可是櫃台需進行整個診所療程的安排,所以櫃台必須採好底線,來維護整個診所看診的秩序和進度。此時櫃台與病人之間勢必會產生一些摩擦,而牙醫助理就必須接手安撫病人的情緒或是不滿,甚至讓病人理解櫃台這麼做的原因。

◎法案推行後可能的疑慮和衝擊

        近來,為保障民眾看牙品質,衛福部研擬「口腔衛生人員法草案」,要讓牙醫輔助人員「證照化」。未來將設口腔衛生師(士),可在牙醫指示下,進行口腔臨床醫療輔助行為、保健諮詢等業務。


        目前衛福部立法的是口衛師執照,口衛師的工作是非侵入性的醫療輔助行為。透過陳于涵的說明可以發現,口衛師和牙醫助理仍然還是會有一般輔助行為,如:行政業務、消毒整理器械這一類業務上的不同。


        但是台灣目前所推行的法規,未來將要套用在牙醫助理身上。例如草案訂定,現行牙醫助理從事口腔衛生業務滿一年,具專科以上學校畢業資格,並參加衛福部指定團體辦理的教育課程達八十小時以上,可參加「特種考試」,通過後任職口衛師。


        法案推行之後,在牙醫的工作結構中,是否會有完全符合口衛師的發揮的位置,使口衛師是否真正能成為一個就業的方向?還是會因為法規的未建置完整,導致願意從事牙醫助理的人數降低?都是未來法案推行需面對的疑慮和衝擊。

 

 

【KTP U-News記者/中山大學 劉貞麟 報導】

清潔消毒器械是重要的工作(陳于涵  提供)
清潔消毒器械是重要的工作(陳于涵 提供)
陳于涵個人照(陳于涵  提供)
陳于涵個人照(陳于涵 提供)
瀏覽數: